新聞中心
NEWS
-
一眼千年,情歸計量——中量大原創(chuàng)音樂舞蹈史詩《千秋計量》首演成功
- 來源:丨作者:管理員丨 發(fā)布時間:2018-10-18 丨 3063次瀏覽
聽,那是計量從千秋歲月里傳來的聲音。
《千秋計量》簡介
量天地,衡公平,度萬物,求精準
精思國計,細量民生
計量萬象,國夢大成
回望千年,中國計量蔚為春秋大觀
展望未來,計量科技托舉國計民生
作為中國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檢疫行業(yè)
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
我們肩負著計量
歷史文化傳承創(chuàng)新的使命
為了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堅定文化自信,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”的偉大號召,精準詮釋計量意義和量大精神,弘揚新時代計量文化,建設“流動的計量博物館”,學校從2016年開始,由人文與外語學院主創(chuàng),匯集文學、歷史、音樂、舞蹈等跨學科專家團隊,成立文獻組、文創(chuàng)組、舞臺呈現(xiàn)組、后勤保障組等四個工作小組,傾力原創(chuàng)《千秋計量》音樂舞蹈史詩。前后組織了20多次推進會,得到校領導的重視和指導,得到學校各部門、學院的大力支持,打造一張關于計量文化的學校專有名片。原創(chuàng)音樂舞蹈史詩《千秋計量》是我校師生自編、自導、自演的一部大型舞臺藝術作品,將承載千年歷史和萬千計量人不朽精神的重任,以綜合舞臺藝術和前沿視聽技術,為師生、校友和社會各界人士獻上“計量史詩”的文化盛宴,擴大學校的區(qū)域影響力和行業(yè)影響。
噓
燈光漸漸暗下來
這場視聽盛宴正式開始
序幕《萌》
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
女媧造人,中華濫殤
伏羲畫卦,規(guī)矩圓方
有生于無,千秋計量
女媧摶黃土作人;務劇,力不暇供;乃引繩于泥中,舉以為人。人眾如夢如醒。伏羲仰則觀象于天,俯觀法于地,觀馬獸之文與地之宜,近取諸身,運取諸物,始作八卦。女媧翩然至,與伏相見怡然。伏女手持規(guī)矩,測量天地以定圓方。先民斷竹、續(xù)竹、飛土、逐肉,生息繁衍。先民擁戴中華人文初祖。
第一幕《創(chuàng)始》
華夏初祖,五帝三皇
中原逐鹿,車指南方
堯授農令,歲成四時
禹治水患,功在計量
蚩尤作兵,縱大霧,伐黃帝。皇帝部落兵眾失向。黃帝架指南車至,指揮所部識道于霧,率兵奮戰(zhàn)。蚩尤戰(zhàn)敗。洪水滔天,難民流離失所。大禹率眾治水。禹妻生子啟,呱呱啼,盼夫歸。大禹憶與妻涂山氏初見情景,禹過家門,聞子啼,不及視;三過其門而不入。大禹左準繩,右規(guī)矩,以身為度,創(chuàng)始計量。率眾平定水土。春暖花開。
第二幕《臻治》
方升問世,法變商鞅
度量衡一,大哉始皇
劉歆累黍,律奏黃鐘
萬國永遵,壯哉嘉量
春秋度量衡制不一,市井交易無序。秦孝公時,商鞅體察民情,謀劃方升。眾工匠制作度量衡器,商鞅方升面世。市民安居樂業(yè)。王莽新政時,國師劉歆視“六律為萬事根本”,以黃鐘律管為標,命樂人累黍數(shù)為準,制作新莽嘉量。劉歆向王莽展示新莽嘉量,王莽敲擊嘉量,“聲如黃鐘”,盛贊國師;詔曰:“初頒天下,萬國永遵”。
第三幕《求精》
宇宙浩渺,中華居焉
議歷明時,定回歸年
仰儀求圓,授時歷成
中西合璧,國泰民安
祖沖之對月思悟,比輪量度,計算圓周率。測量冬至日已知歲差。其子祖暅才思敏捷,聰穎過人。與父切磋歷法:研磨侍父著《大明歷》。宋孝武帝時,群臣議《大明歷》。祖沖之與寵臣戴法興論辯,戴挾權自重,指沖之“誣天背經(jīng)”。祖沖之謂“有形可檢,有數(shù)可推”,據(jù)理以駁,眾服膺。元太史院事郭守敬,造登封高表。架球面日晷測影,“以圓求園,作仰儀”觀日月星辰。
翰林院庶吉士徐光啟聽利馬竇授西學,與其合作譯《幾何原本》。徐光啟挑燈譯文,反復推敲概念,幾何圖形躍然眼前。推算經(jīng)緯,引入地球理念。
尾聲《升》
量天地,衡公平
度萬物,求精準
精思國計,細量民生
民族復興,國夢大成
當代中華計量已經(jīng)拓展為幾何量、熱工、力學、電磁、光學、聲學、無線電、時間頻率、電離輻射、化學等十大領域,計量人傳承計量文化,助推科技騰飛。
中華計量,始于度量衡,回望千年代序,蔚為春秋大觀,包容大千世界,托舉國計民生,在世界計量星空中,發(fā)出璀璨中國光芒!
隨著熱烈的掌聲落下
原創(chuàng)音樂舞蹈史詩《千秋計量》完美落幕!
每一個鏡頭下的你們
都是最搶眼的
而這一切的一切也都離不開幕后的努力
在練習室一個點一個點的扣動作
在舞臺上不斷調整站位
所有努力都是為了今晚的首演
當然
一場完美的演出也是離不開精致的妝容
大風泱泱,大潮滂滂
千古圖騰蛟龍,烈火涅槃鳳凰
文明圣火,千古未絕者,唯我無雙
與天地并存,與日月同光!
這是一場承載著老師同學們汗水的音樂舞蹈劇
這是一部回望計量千載歷史的史詩
這是一卷展望量大美好未來的畫卷
我們在這里,懷揣量世夢想,永載濟世光芒
我們在這里,秉持精思之愿,祈愿國夢泱泱
望中量大的同學老師,歷屆校友們
努力耕耘,繼續(xù)奮進,擔得起這“千秋計量”